close

三、岫巖玉

 

簡稱岫玉,因產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。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,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,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。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。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、三價鐵,還混有錳、鋁、鎳、鈷等雜質,這些混入物使岫巖玉具有各種顏色。岫玉的顏色有白、黃、淡黃、粉紅、淺綠、綠、翠綠、暗綠、褐綠及其它雜色。其中常以綠色調為主,顏色介於青玉和碧玉之間。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,通常占85%以上,常見少量方解石、透閃石等其它礦物。透閃石的混入,可增大岫玉的硬度。岫玉的五質非常細膩,半透明至不透明,蠟狀至油脂光澤。硬度2.55.5,比重2.52.8

 

蛇紋石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.541.55。蛇紋石是鎂質碳酸鹽巖、鎂質基性宕、超基性巖的交代蝕變礦物,也可與滑石、綠泥石等共生。岫玉玉質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分,主要是光澤(老帶油脂光澤)和硬度的不同。岫玉廣泛產生接觸變質的鎂質大理巖中,很多地區具備這種地質環境,所以其產地相當廣泛。目前已知有下述不同產地和以產地為名所劃分的品種:岫玉綠色,半透明至不透明,產地在遼寧省岫巖縣瓦溝。化學成份是:二氧化硅43.80%,氧化鎂42.10%,氧化鈣0.56%,氧化鋁0.006%,三氧化二鐵0.64%,水11.81%,雜質12.85%。硬度4.85.5,比重2.61。產於古老地層白雲石大理巖中。

 

在江蘇、浙江一帶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器中,經鑒定發現其中有岫玉(鄭建:《江蘇省吳縣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》)。殷墟婦好墓中有四十餘件玉器,「其中多數與現在遼寧岫巖玉接近,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,極個別與新疆和闐(田)玉相似」由此可見岫玉的開採史至少有三四千年歷史了。南方玉開採史不詳,因產於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,故又稱「信宜玉」。玉質大多數由蛇紋石組成,並含有少量金雲母、滑石、方解石、透閃石、綠泥石、綠簾石等。因含雜質多,顏色常與岫玉不同,色調暗綠至褐綠。同時產出的地質條件與岫玉也有差別,它產於雲母片巖和條帶狀混合片麻巖組成的地層中,玉石礦體下面常有0.25.5厚的滑石層。

 

祁連玉產祁連山,玉色暗綠,帶有較多的黑色髒點,岫玉和南方玉沒有這一特點。京黃玉淡黃色,也由蛇紋石組成,因產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觸變質大理巖中而得名。本世紀60年代發現,歷史上是否開採過,情況不明,因產量過少現已停采。安綠石也是蛇紋石玉質,因首次發現於吉林集安縣的綠水河而得名。產於蛇紋石化大理巖古老的地層中。玉質較純,細膩光潔,蘋果綠至墨綠色,微透明至半透明。與岫玉相似的蛇紋石玉石還有不少產地和品種。因此,當鑒別新石器時代以來屬於這類玉質的玉器時,切不可輕易斷定玉質的來源。1977年,南京博物院在江蘇吳縣草鞋山、張陵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,經鑒定有一件玉管為蛇紋石玉石,就不是遼寧產生的岫玉,玉料可能是江蘇鎮江的產物。

 

 

四、藍田玉

 

藍田玉的名稱初見於《漢書-地理志》,美玉產自「京北(今西安北)藍田山」。其後,《後漢書-外戚傳》、張衡《西京賦》、《廣雅》、《水經注》和《元和郡縣圖志》等古書,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。至明萬曆年間,宋應星在《天工開物》中稱:「所謂藍田,即蔥嶺(崑崙山)出玉之別名,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。」從此引起後世人的紛爭,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,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(色綠似菜葉的玉石)。近些年,陝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現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,認為它就是古代記載的藍田玉(19781123《人民日報》)。這一發現不僅引起了尋找珠玉原料的地質界重視,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。

 

1982年,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,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。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,局部已經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。玉質從外觀上看,有黃色、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,並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。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,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,玉質硬度為4左右,容易加工,所以古人有可能採用做為裝飾品。在漢代玉器中有兩件很像現今的藍田玉,一件是在陝西漢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玉鋪首嵌在古墓門上;另一件是故宮博物院藏的漢代玉珮。從這兩件玉器玉質和色澤上看,很多地質學者都認為同現今的藍田玉相似。但它是否真是古代的藍田玉,則需加以進一步的考查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金足成珠寶銀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